• 欢迎访问江西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江西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www.jxeea.cn为主。

自考热线:  0791-86250663

距2025年04月自学考试139

距2024年10月成绩查询预计1

所在位置:江西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正文

天津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4

   来源:江西自考网    点击:   

知识点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商品:用于交换而生产有用产品商品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细胞

(2)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3)商品交换: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4)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总称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一般条件和基础)

私有制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1)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

支出。(社会属性最本质的因素;商品之所以可以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在在质上是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

的差别,因为可以比较。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

能有价值,使用价值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各种性质和形式不同的劳动。(自然属性)——生产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生产价值

4.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1)原有的价值

物化劳动:过去的劳动,指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2)新创造的价值

活劳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价值唯一源泉

5.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尺度来计量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

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例如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技术装备水平

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本

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盈利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必

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的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7.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矛盾

(1)商品全部销售不出去: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价值规律

(1)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

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

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地位:商品经济基本经济规律

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1)产生: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促进:商业的发展

(3)加速:资本原始积累10.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初步确立:资产阶级革命;

(2)完全确立:产业革命

1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

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12.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

②资本: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

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剩余价值 m)。

(2)劳动力成为商品前提

①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a.维持劳动者生存;b.劳动者繁育后代;c.劳动者接受教

育和训练;d.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重要特点)。

③使用价值: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②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②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

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14.资本的本质及分类

(1)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

①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②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③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

构成,用公式 c:v 来表示。(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类型

存在形式

价值量

意义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物)

不变

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可变资本(v

劳动力(人)

变化

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

叫做不变资本(c)

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

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

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

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也是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

时间的比率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5)剩余价值量(M)=m/vxv=m'xv

15.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

(2)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超额剩余价值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特殊情况:当先进技术普遍后,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

会价值下降,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将不存在了;由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的结果,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超额剩余价值就会转变为相对剩余价值

1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体现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过程;(3)支配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17.资本积累

(1)含义: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2)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

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客观必然性:

内在动力: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外在压力竞争

(4)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18.单个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对应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准备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生产阶段);

(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

(4)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

19.单个资本的周转

(1)含义: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资本周转的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越短,越快

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

定资本比重越大,速度越慢;比例一定,速度越快,总速度也越快。

(3)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0.社会资本

①含义: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总和;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以年为单位)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1.社会资本再生产

①社会生产:制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②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的生产: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补偿扩大再生产的需求。

消费资料的生产:补偿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和补偿扩大生产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

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

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有时缓和,有时尖锐。

(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危机决定性阶段萧条、复苏、增长

23.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资本的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剩余价值的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农业地租

24.剩余价值/预付资本=利润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利润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25.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1)利润率的差别:

①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等量资本不等量利润;

②资本主义较高阶段:等量资本大体上等量利润;

③等量资本等量利润,形成平均利润。

(2)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导致各

部门利润率的.

26.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2)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产业部门

的工人创造的剩余

27.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①借贷资本: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是为了取得利息而

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②货币资本的借贷通过银行进行。

③资本主义的利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④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平均利润

2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含义: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

关制度的总和

(2)内容:国家制度核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

主制度等。

29.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1)国体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2)政体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

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

30.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1)一党制

(2)两党制

(3)多党制

31.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具有虚伪性,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

3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

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

33.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以“三权分立制”、普

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34.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历史进步性阶级局限性

(2)本质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3)核心利己主义

(4)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①人生观:奉行利己主义,追求个人享乐;

②价值观:拜金主义

③道德观:利己主义

 

简答题

1.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答:(1)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

的一般条件和基础,但是,只有社会分工这一条件,还不会产生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

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

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2.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它们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3)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

产商品 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

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

价值和 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

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

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

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4.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

作日 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必要劳动时

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为了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产资料部门乃至全社会的

劳动生产率。

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

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

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7.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答:(1)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

本的 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

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后果: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③严重的贫富两极分

化。

8.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 生产出剩余价

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

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

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

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9.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

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

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

全过程。

10.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答: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

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挂念。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

特征就是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

义一切思想和行动的 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2.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

时间 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

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

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

付资本 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

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13.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

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一年之

内,可变资本周转 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

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

数量 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

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 中的增

值程度。预付产业资 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

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

率就越低。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

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

剩。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

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

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

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

趋势和劳动人 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15.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答:(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

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

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②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

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

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

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

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资本积累的后果: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

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

  • 江西自考网便捷服务
  • 江西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免费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